撰文|大蔚
編輯|凱旋
4月18日,歐洲議會批準了“Fit for 55”2030一攬子氣候計劃中數項關鍵立法,包括改革碳排放交易體系(ETS)、修正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相關規則以及設立社會氣候基金。
Fit-for -55 計劃指歐盟到2030年將溫室氣體凈排放量與1990年的水平相比至少減少55%的目標。
其中,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ETS)奉行“污染者付費”原則,是歐洲氣候政策的核心,也是實現歐盟氣候中和目標的關鍵。新修訂的法案提高了目標,即到2030年,ETS涉及的行業溫室氣體排放量必須較2005年的水平削減62%,較此前歐盟委員會提議的目標高出一個百分點。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以487票贊成、81票反對和75票棄權通過。這意味著全球首個碳進口稅即將落地,CBAM也成為全球首個以碳關稅形勢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機制。
據了解,上述法案的文本必須獲得歐盟理事會的正式核準,最終在《歐盟官方公報》上發布,并在發布20天后生效。
何為碳邊境調整機制
碳邊境調節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簡稱簡稱CBAM。所謂碳邊境調整機制,是指隨著免費配額的逐步退場,預防碳泄漏的新機制。根據規定,只要是生產地碳定價(可能是碳稅、碳費、或被認可的碳交易制度的碳價)低于歐盟ETS碳價的產品,一旦進口到歐盟關稅區,就要購買CBAM憑證,補足其間的差額,因此CBAM也被稱為是“碳關稅”。
根據協議,歐洲的碳邊境調整機制將于2023年10月1日起在過渡階段生效,并于2026年1月1日完全生效。
CBAM最初將主要適用于水泥、鋼鐵、鋁、化肥、電力和氫氣等行業,因為這些商品的生產屬于碳密集型,且碳泄漏風險最大。隨著適用范圍的擴大,CBAM最終(在全面逐步實施時)將捕獲ETS覆蓋行業50%以上的排放。
在初始的過度階段,進口商只需提交與其商品相關的碳排放信息報告,而無需支付任何財務支付或調整。過渡期過后,2026年1月1日完全生效后,進口商將需要每年申報前一年進口到歐盟的貨物數量及其所含的溫室氣體,并交出相應數量的CBAM證書。
該證書的價格將根據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TS)配額的每周平均拍賣價格(以歐元/噸二氧化碳排放表示)來計算。
在2026-2034年期間,歐盟排放交易制度下的免費配額的逐步淘汰將與CBAM的逐步采用同步進行,最終在2034年實現免費配額的全部取消。
新法案中,所有在ETS中受保護的歐盟行業將被授予免費配額,但從2027-2031年,免費配額的比例將逐漸由93%減少至25%。2032年,免費配額的比例將降為零,比原草案的退出時間提前了三年。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