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說好是三年,可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就快十年了老大。”
每當華為是否親自下場造車的新聞在市場上喧囂不停的時候,筆者的腦海里總是浮現出《無間道》里的這句臺詞。
早在2017年,華為造車的話題就成為了汽車行業的討論焦點。隨著華為這幾年在汽車業務領域的布局越來越深入,從標準化零部件的供應到HI模式再到智選車,這樣的猜測更是愈演愈烈。
一方面是,2020年10月華為出臺了內部代號為007的文件,在內部制定了“三年之內不造車”的期限,如今這個期限將在今年的10月份到期。
另一方面是,華為正在擴大合作伙伴的數量,目前已經江淮汽車和奇瑞汽車都有計劃和華為進行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全新品牌。同時華為使用了“華為問界”的標語,對外宣傳的話術也由深度賦能改為華為全面主導,意圖十分明顯,就要是把問界囊入自家口袋。
華為的諸多動作給世人一個印象,華為即將打開三年的封印,準備直接下場造車。就在華為蓄勢待發,準備全力出擊的關鍵節點,任正非出手喊停了造車進程。
任正非又一次聲稱不造車
3月31日,華為發出關于汽車業務的決策公告。公告由任正非署名發出,再次強調“華為不造車,有效期5年。”除此之外,任正非還對華為標志在汽車設計上的露出提出了嚴格要求,強調不能使用華為/HUAWEI出現在整車宣傳和外觀上,不能使用“華為問界”“HUAWEIAITO”等。
任正非此前在手機業務上也有過類似的喊停行為。
3月31日下午,華為舉行2022年年度報告發布會。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以及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出席了發布會。會上,徐直軍再次重申華為“不造車”。
徐直軍說:“華為沒有造車,也沒有任何品牌的車。”“華為的戰略沒有變化,我們會幫助車企造好車,成為智能網聯汽車增量零部件供應商。”“最近我們確實有些部門、個人、有些合作伙伴在濫用華為品牌,我們一直在查處過程中,華為經過30年構筑的品牌,不會被誰濫用。”
一連串信息量極大的言論,似乎把矛頭指向了華為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智能終端與智能汽車部件IRB主任余承東。
在華為內部,造車與不造車一直是有分歧的。余承東是造車的支持者,主要是因為大廠在與華為合作的問題上持抗拒態度,比如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曾經拋出過一個“靈魂論”,擺明了不想被華為控制靈魂,而廣汽埃安也把之前的HI模式降級,這些有影響力的汽車大廠都拒絕和華為深度合作。其中有很多因素,有這些大廠本身就很強大,不需要華為的光華加持,也有華為太過強勢導致合作伙伴反感??偠灾?,余承東意識到,華為直接下場造車來得更直接。
因為華為的HI模式進展緩慢,極狐阿爾法S HI版車型和阿維塔11的效果并沒有達到理想效果。此前負責具體業務的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OO、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產品線總裁王軍也被停止職務。因此,HI模式必定要有所調整。
余承東費心費力的智選車模式也陷入增長困境。2022年,問界系列累計交付車輛超過7.5萬輛,但是在2023年這匹黑馬有些后勁不足,前兩個月累計銷量8010輛,和蔚小理相比黯淡許多,和去年巔峰時期相比判若兩人。
以余承東為代表的造車派的努力被喊停后,4月1日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3”上,才有了余承東這番牢騷“華為除了造車,別無選擇。” !